2007年5月15日 星期二

唐崇榮牧師歸正查經講座:成為神喜悅的敬虔者 (轉貼)

繼2006新年特別講座後,唐崇榮牧師再次接續歸正講座《雅各書》的解說,並於1月18日晚上假台北懷恩堂舉行。

自知乃是知識的源頭
「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,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,看見,走後,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。」人之所以看著鏡子,不在於修正自己,而是能夠去認知、自知自己,因為這才是真正知識的開端。然而,基於這內心的動機,唐牧師說:「人必須先要認識神,並透過神的啓示,才能真正的認識人,這就是所謂的自知主義」。

隨後,唐牧師說:「人生有二件很重要的事情,那就是認識上帝認識自己而這兩個是互為因果的,彼此都不能分開,因為認識神才能認識人;同樣的,透過認識人也能認識神,因為這兩者都是可能的。」然而,唯對客觀(世界)的認知,卻對主體(自己)認知不瞭解的,這是十分危險的。因為認知自己才是知識的源頭,那我們怎樣去認知自己呢? 唐牧師說:「就是透過上帝啓示的真理,就知識論來說,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根源。也就是認識人的基礎,並透過神對人性的啓示來修正自己。」

「聽道,就是透過榮耀、智慧和全能的上帝,來看到人內心的醜陋,然後就是自我更正。」然而,聽道是要立志於行道,這就是信仰的要訣。唐崇榮牧師說:「因為信道是從聽道而來,而行道就是從信道而來的。」因此,神是要把宇宙的奧秘、歷史因果,以及這世代的責任都交託給我們,並要人一同得到福音的好處。

敬虔的生活:身心一致 並成就別人
而甚麼是「敬拜」?就是對最高價值的認同,在希臘文裡就是「彎腰」之意。而敬畏、敬虔和敬拜三者是缺一不可的。它們分別代表了「動機」、「生活」和「儀式」, 而在經文26節裡,就談到「虔誠」的問題,就是那個自己想像的,而非來自神的,而是按著你的外貌、價值和傳統模式來形塑你的畏虔。

所以,唐牧師勸告說:「是要為榮耀神,並約束自己和造就別人。就是要勒住你的舌頭,不論是在言語裡,並要建造在人心內的光。不要口吐惡言、並詛咒別人的話,要隨時...勒住自己的舌頭。」另外,就是「自欺」,也就是假聰明。外表的虔誠,但內心卻不虔誠,忍受自己,並原諒自己,但要是不悔改,只會愈來愈不虔誠。「這只會慢慢的離棄真理,並在自己的麻醉中死去。」

所以,我們要怎樣才能得享平安呢?唐牧師總結說,「不僅是要達至心意和外貌的結合,更要去成全別人,乃是在別人呼求以前,去幫助那些遭受患難的孤兒寡婦。看顧也是敬虔的一部分。平中有餘,去幫助那有需要的人,這是那些赤身在飢餓、困苦和患難中的;這樣,就能保守自己,愛神愛人,並成為神所喜悅的敬虔者。」 《雅各書》 第一章的講解亦到此結束。

http://www.gospelherald.com/template/view.htm?code=min&id=1757

沒有留言: